中方联盟成员
联络方式

江西省科学院流域生态研究所

中方联盟成员
江西省科学院流域生态研究所

    江西省流域生态研究所(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南昌市艾溪湖畔,自2010年6月成立以来,围绕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与安全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创新研究,着力解决制约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流域资源环境优化配置、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瓶颈。研究所(中心)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40余项,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成果。截止目前,研究所在职职工包括正高3人、副高4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学科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湿地科学等。研究所拥有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流动注射分析仪、野外光谱仪、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根系生长监测系统、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等在内的大中型仪器,拥有完善的实验室常规配套仪器。所内设有流域生态健康诊断评估中心、流域污染生态修复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三个所级研发中心。


一、流域生态环境健康诊断与评估

(1)流域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系统

    重点是研究水、土、植被等流域关键要素遥感定量反演、多时相异源数据同化和自然人文复合过程同步监测技术、地面抽样调查与技术验证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建立基于多源遥感手段的流域生态环境高时效动态监测技术体系。

(2)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库与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鄱阳湖流域综合数据与信息平台,分析系统的运行机制,设计具体的流域综合数据库。对流域系统要素的健康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系统要素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演化规律;揭示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特征及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流域环境健康之间的关系;建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和动态变化模拟模型,逐步优化流域模型。

二、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1)流域环境演变过程与污染防治

    重点研究河湖周边地区的工矿、城镇和农村入河湖污染负荷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废弃矿与尾矿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技术、城市黑臭水体与农村污染(包括禽畜水产品规模养殖、设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等)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以及鄱阳湖流域总磷、总氮削减技术研究等。

(2)水-土生态环境生态修复与重建

    重点针对城镇黑臭水体和农村面源污染,研发基于食物网的不同生活型、功能型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配置调控技术,形成各种食物链修复技术与工程相结合的成套技术;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重点研究废弃矿、尾矿与农田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发植物-微生物联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能够高效富集转化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和微生物类群,建立土壤生态修复效果的生物安全评价和环境安全评价体系。

三、环保技术服务与转化

    开展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服务,旨在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