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联盟成员
联络方式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第一家以管理科学为核心的软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中方联盟成员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第一家以管理科学为核心的软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成立35年来,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在科技战略与政策、科技统计与分析、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兼顾科技文化融合、科技人才、科技评估等学科建设。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厚数据信息和智库资源,为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高精尖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咨询支撑和决策参考。

  2011年,中心正式挂牌“科技政策模拟与决策支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为首家软科学研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16年,中心被认定为“区域协同创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被纳入光明日报与南京大学智库索引。中心先后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联合国大学创新和技术经济社会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创新研究所(Fraunhofer ISI)、日本公益财团法人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ERINA)联合发起成立了“国际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成功加入全球标杆网络,成为GBN在中国的首家标杆会员,并成为国际投入产出协会会员;截止2018年,中心已围绕科技创新主题连续举办十届国际论坛,来自德国、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的专家参与了学术研讨。

  近年来,作为智库机构,中心紧密围绕北京市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领域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支撑。中心牵头完成了北京市十二五、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并参与了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五力模型”,构建了相关理论体系,为《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起草提供理论依据;协助统计局建立《“三城一区”统计制度及监测指标体系》,完成《中日德及上海与北京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与分析》调研报告,获得北京市领导肯定性批示,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推动首都绿色发展,开展了《京津冀传统高能耗产业优化升级与新兴绿色产业培育研究》,相关成果被《光明日报》刊载;对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进行战略设计,得到相关政府部门认可,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提供重要咨询支撑;出版《北京现代化报告》系列专著,其中2部专著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相关建议被市发改委、市城乡结合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采纳。

  展望未来,科学学中心将以政府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打造一支“干大事、尚团队、识人才、善学习”的人才队伍。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桥梁,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广阔的视野,促进国际开放交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智库平台,以服务体现价值,以成果展现水平,努力成为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思想库与智囊团。